异食停
关键词: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我国冻牛肉进口量继续保持同比较快增长,进口总量达21.2万吨,增长32.2%;冷鲜牛肉市场端,就常规国产育肥牛来看,因牛源紧缺,2017年末其全国平均价格每公斤上涨到了26~27元。 消费量大、价格上涨、供应缺口大仍将是中国牛业的主旋律。大康农业集团肉牛技术总监张春雷表示,目前国内牛肉产能尚不能满足50%的市场需求,中国牛业即将进入牛源极度短缺的新阶段,这对整个行业也是严峻的洗礼与磨练。 01 供需缺口大,靠进口弥补 随着2018年春节消费旺季的结束,3月之后,国内育肥牛价格出现了季节性回落。当然,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短暂季节性波动。 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春雷开门见山地说,就国内肉牛实际生产情况、国外牛肉及牛副产品进口情况来看,目前中国肉牛价格绝不是最高点。未来,国内肉牛行情的长远价格曲线仍旧持续向上,因为牛源短缺、牛肉供应缺口大的状况在日益加剧。 他的观点有数据为证。2018年4月下旬,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8-2027)》预测:到2027年,我国牛肉产量将达到863万吨,进口量将达到122万吨,继续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 近十年来,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保持了3%的年均增长速度,从2006年的4.35公斤上升到2014年的5.25公斤。消费量的上涨,主要受人均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人均收入增加,一方面提高了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对消费多样性与人均结构合理性更加关注,从而激发消费热情。
近日,据报道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动物诊疗机构进行抽查。令人惊讶的是,被抽查到的3家兽医诊所均存在人药兽用的违规用药情况,大量人用药品被没收,药品种类多大40多种。相关人士表示,抽查三家三家都有问题,就说明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据悉,农村地区养殖场也存在人药兽用的现象。那么,人药兽用究竟会给养殖业和人类带来哪些严重的危害? 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给辖区的3家宠物诊所开出每家1万元的罚单。在5月中旬该所对辖区动物诊疗机构的一次抽查中,这3家宠物诊所被抽查发现大量人用药品,药品种类多达40余种。因违反国家禁令“人药兽用”,执法人员随即对兽医诊所进行了立案查处,并作出罚款与没收违禁药品的行政处罚。 清江浦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范磊表示,现在三家诊所的罚款都已经执行完毕,案件虽然结了,但是抽查三家三家都有问题,就说明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抽查3家动物诊疗机构均发现“人药兽用” 5月16日,清江浦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动物诊疗机构进行抽查,令执法人员意外的是,被抽查到的3家宠物诊所均存在违规用药情况,在诊所的药房药品柜中发现大量人用药品,药品种类多达40余种,包括注射用青霉素钠、利巴韦林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均系人用药品。 执法人员随即扣押了3家动物诊所的违规药品,并立案调查。6月初,对3家宠物诊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立即停止使用人用药品用于动物治疗,对扣押人用药品予以没收,行政处罚罚款1万元。 好医生药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耿福能曾表示,目前,农村地区存在人药兽用的现象,一旦动物因为使用人药而产生抗药性后,会使动物疫情的控制难度成倍加大。如果人感染上了与动物一样的疾病,该病原微生物很快就会对治疗该病的药物产生抗药性,这将增加“超级细菌”出现的机会,真到那时,人类将无药可用。 人药兽用隐患巨大,人畜共患疫病呈现上升的趋势 “人药兽用”一直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而且潜在的危害也非常大,甚至比“兽药人用”更具危害性,清江浦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范磊对此解释道,“人用药相对于兽药来说,在动物体内代谢时间较长,也容易残留,药物随着动物粪便排出也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并且动物使用人药还会产生抗药性,而一些疾病的病菌又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的。”范磊说,人一旦被感染后,再使用人药就很难治愈了。 而更危险的是,“人药兽用”一旦用在养殖类家禽、家畜上,因为畜禽体内未代谢完的药物或者携带抗药性的病菌,人一旦食用,必将给健康安全带来。 据了解,在兽药残留中,因人药兽用造成的人畜共患疾病尤应高度重视。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指出,全世界已证实250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其中危害较大的有89种。新出现的各种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呈现出“人畜共患”的关系。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兽医卫生评估室主任郑增忍也指出,在目前已知的人类1415种病原中,有 868种病原来源于动物。研究资料表明,人畜共患疫病不仅频繁发生,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 “人药兽用”属违法行为,为何还要铤而走险? “人药兽用”属违法行为,这兽医行业非常清楚。可为什么要铤而走险?清江浦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因很简单,“人药兽用”药效高,价格便宜,利润高。 记者来到市区的兽医诊所走访了解。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坦言,其实行业人士知道人药不能兽用,但有时也是没办法。“除了药效方面的原因,一些兽药的价格确实比人药要贵很多。”王先生说,因为人用药需求量大,药厂每批次生产得越多,损耗就越小;兽药生产量小,损耗大,价格自然就贵了。而且国内兽药种类少,很多还要从国外进口,价格就贵得更多。 王先生透露,据业内的了解,药厂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很难获批,这也导致正规的兽药种类要比人用药要少很多,很多特效兽用药国内根本买不到,所以只能用人药来代替。 据记者了解,“人药兽药”有以下几点原因: 1、部分兽药质量差。兽药与人药相比,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药品标注的治疗适应范围广,同时我国的兽药研发能力薄弱,开发的品种较少、质量不高等种种原因导致了养殖场倾向于首选人药。 2、养殖场(户)缺乏人药兽药用的危害意识。人药兽用对人类带来的安全隐患是缓慢的、隐性的,短期难以察觉。加上人药与兽药相比,品种多、见效快,养户在使用的同时忽略了或根本没有认识到人药兽用会给动物及人类带来的危害。 3、相关部分监管不力。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缺失、惩罚措施不力、违法成本低等,是造成人药兽用的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祖代鸡仍继续只能少量引种,近几年引种受限后产能下降逐步显现,种鸡存栏处于低位,毛鸡出栏量下降。截止6月底,全省存栏肉鸡5482万只,同比减少8.5%;上半年全省出栏家禽2.7亿只,同比增长0.5%,禽肉产量41.2万吨,增长0.6%。 毛鸡出栏量下降,支撑鸡价回升,6月底,鸡肉产品综合售价接近1万元/吨,同比上涨13.6%;毛鸡价格8.2元/千克,同比上涨24.2%;目前补栏鸡苗出栏正值8月高温时节,养殖户补栏热情不高,肉鸡苗跌至2元/只左右,较年前高点下降1.5元。 (二)消费仍然偏弱 上半年外部冲击因素减弱,尤其是未报出人感染H7N9病例,鸡肉消费信心和消费环境好转,但猪肉价格创近8年新低,抑制了鸡肉销售,鸡肉消费仍处于低位。监测显示,上半年白条鸡交易量下降了3.7%,猪肉交易量增加了8.4%。 (三)养殖利润上升 据了解,合同鸡价格平稳,盈利有保障。其中,大成合同鸡每千克回收价仍维持在9.4元,华都公司回收价格11.08元,合同肉鸡每只可获利1.5~2元。市场鸡盈利上升,饲养管理良好,出栏一只肉鸡可获利3~4元,较一季度增加1.5元左右。 (四)后市预测 后期商品代鸡苗供应逐步减少,供应不足将导致毛鸡价格上涨。另外,对巴西进口鸡肉反倾销、中美贸易战短期将减少鸡肉产品进口量,利好国内鸡肉价格。
猪价行情:本周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瘦肉型、良杂、土杂猪的均价)从上周的13.88元/公斤涨至14.03元/公斤,同比上涨11.67%。瘦肉型猪从14.31元/公斤涨至14.43元/公斤,良杂猪从13.82元/公斤涨至13.98元/公斤,土杂猪从13.5元/公斤涨至13.68元/公斤。全国仔猪价格均价(三元和良杂仔猪均价)从上周的27.39元/公斤至27.03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23.56元/公斤上涨14.73%,三元仔猪价格从30.1元/公斤降至29.86元/公斤,良杂仔猪价格从上周的24.68元/公斤降至24.2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14.98%和14.42%。后备二元母猪价格至1592元/头,同比上涨8.8%。 观点1:本周7天猪价走势:震荡上涨至14.5元/公斤附近 本周7天全国生猪市场继续保持震荡上涨态势。虽然上周末出现了短暂下跌但正如前期所分析,仍无法改变震荡上涨的大趋势。上周末5月31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下跌至14.25元/公斤,进入本周后便持续上涨,6月3日涨至14.45元/公斤,4日又回落至14.39元/公斤,5日涨至14.51元/公斤,6日降至14.43元/公斤,周末6月7日再次涨至14.51元/公斤。2014年6月7日左右猪价至13元/公斤左右,因此当前猪价同比涨幅保持在10%以上。 观点2:仔猪价格回落有利于生猪市场向良性转变 自今年3月18日生猪市场转入周期性上涨通道后,瘦肉型猪出栏价格已从11.6元/公斤左右涨至目前的14.5元/公斤左右,累计上涨近3元/公斤,同比上涨一成左右。与此同时,三大饲料原料价格的下跌共同推动了总成本的下降。其中养殖户拿到的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分别同比下降2.45%和21.76%,共同带动了育肥猪配合料同比下降了近5%。猪价涨、料价降这一双重利好非常有利于养猪业的恢复。 但由于之前这一双重利好极大的推动了仔猪补栏和母猪补栏的积极性,使得仔猪价格催生了一定的泡沫。猪价刚涨过成本线,而仔猪价格远高于成本线,使得生猪市场短暂处于补栏风险较大的非良性时期。而本周仔猪的补栏和价格均有所回落,渐趋理性,若此势头能够持续,生猪市场便可逐渐向良性发展转变。 众所周知,我国养猪业主要由自繁自养、专业母猪养殖、专业育肥猪养殖三大结构模式组成,要想整体良性发展,三者利益分配必须合理。例如:仔猪价格若过高,必将导致专业育肥猪养殖的成本过高,而减少补栏,同时,专业母猪养殖的效益甚至高于自繁自养。近一个月来,30斤左右的三元仔猪价格突破500元/头,出售一头仔猪的头均利润200元以上,而瘦肉型的出栏价格才刚刚突破7元/斤,自繁自养出栏瘦肉型猪头均盈利仅100元左右。 过高的仔猪价格不仅蚕食了专业育肥猪养殖的大部分利润,使得补栏仔猪进行育肥的市场风险骤增,同时还导致母猪补栏积极性过高,母猪存栏的拐点提前到来,从而从源头上缩减周期性上涨期所持续的时间,对整个生猪市场的远期发展不利。因此,仔猪价格出现回落非常有利于生猪市场在原本“猪价涨、料价降”双重利好的推动下逐渐向良性发展转变。
我国正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开展牛羊肉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未来消费者买的每一块牛羊肉都将拥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展示其从出生、饲养、病疫、屠宰到运输等各环节的信息。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预计2013年试点旗市将建立30万只羔羊可追溯档案。 当前,我国肉制品行业逐步向畜禽主产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集中,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龙头品牌企业以及“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等一批区域品牌。实行肉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旨在推进肉制品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加强肉制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促进肉制品加工业重点地区和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推动肉制品加工业平稳健康发展。通过两化融合技术、肉制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为肉制品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据介绍,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准锡林郭勒盟开展此项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运用物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2013年的试点目标是建立盟级追溯管理平台,实现肉羊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消费终端等全产业链的无缝监管,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统一打造“锡林郭勒羊肉”品牌,确保锡林郭勒羊肉产业质量安全、优质优价、牧民增收,并借此保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